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赖冠洲:龙龛蜕骨——罗定龙龛洞(罗定罗城白话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8


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龙龛洞

作者:赖冠洲

方言点:罗定罗城

龙龛洞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谭礼村的一座孤峰下,山下岩洞南北走向,卷曲百米,洞内巨石倒挂,石壁平如刀削,洞内曲折回旋,如巨龙穿山而过,传说老龙蜕骨于岩洞中,因此得名。


唐代年间,此地佛学风气浓郁,武德四年(621年),县令陈普光在洞中开辟道场。文献有载:“于龛北壁画当阳像,左右两厢飞仙、宝塔、罗汉圣僧。”


“洪钟一扣,响彻三十三天;石磬再鸣,还闻十八地狱,虹幡外飏,彩影乱于云霓;香烟内腾,素气通于迥就。”此后,龙龛道场成为当时岭南著名的佛教圣地。



除了盛极一时的道场之外,龙龛岩中所最让人称道的,还要数极为珍贵的龙龛石刻。


当地崇佛的风气至武周年间为盛,龙龛道场也迎来了重修。这次大规模的修建,确为值得书写的盛事。因此于唐武周圣历二年(699年),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陈集原为其撰写道场铭并序,将当时的盛况保留于岩内。



铭文镌刻于龛座中央位置的右壁靠顶洞处,用楷书刻写,书法遒丽,全文1238字,分41行,每行20至30余字,每字方寸大小。


据有关资料考证,《龙龛道场铭并序》为广东境内现存的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,书法近欧体,兼备北碑风格与南方行楷帖体韵尾。刻文保留有当时武周年间的新创文字以及六朝碑版俗字,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珍贵价值。



铭文的内容涉及隋唐史、宗教史、文学史,也为研究初唐时期当地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民俗等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。


历代文人墨客,如冯龙官、仪克中、何仁镜、何惠祁等访碑于此,他们所留下的石刻题记和题咏,也与刻文一道,成为了龙龛岩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。



明崇祯年间任罗定兵备道的张国经,题有《龙龛蜕骨》一诗:


茅依峭壁半侵云,秀石疏花拂槛纷。

龙已升天留有骨,石曾皈佛印成文。

明霞欲卷孤村尽,落日将移七宝分。

试向山僧询往迹,苔碑洗出是唐纹。


历经千年,龙龛洞中所刻的铭文,早已不及当年钟磬响鸣时的风采。而当年香火鼎盛的龙龛道场,也随着历代更迭而归于沉寂。


王安石在《游褒禅山记》中曾经“悲夫古书之不存”,但至少龙龛岩是幸运的,流连于此地的观光者,还能够随着洞中的石刻,回到那个石磬回鸣、素气升腾的过去。


往期回顾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 | 赖冠洲:罗定文塔(罗定罗城白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 | 赖冠洲:将军故里——蔡廷锴故居(罗定罗城白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赖冠洲:孔门遗风——罗定学宫(罗定罗城白话)

论坛|甘于恩:论乡土文化教材建设【重发】


本文作者:赖冠洲

本期编辑:赖冠洲

图片来源:网    络

本期审读:王雅茜

责任编辑:老    甘
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